第214章 林羽成为皇帝以后重视科技教育

幻界逆途之王者归来 第214章林羽成为皇帝以后重视科技教育

在幻界长久的盛世繁华中,一些细微却不容忽视的变化,正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涌,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格局。

都城的学府内,书声琅琅。学子们围坐在一位老者身旁,聆听着他讲解治国理政之道。老者名叫张崇,是幻界知名的学者,一生钻研学问,对幻界的历史、文化、政治都有着深刻的见解。

“同学们,如今我幻界虽处盛世,但不可掉以轻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繁荣的时代都隐藏着诸多挑战。”张崇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台下一位名叫周平的学子起身问道:“先生,您所说的挑战,是指哪些方面呢?如今我们在陛下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难道还有什么隐患不成?”

张崇微微一笑,说道:“周平,你只看到了表面的繁荣。如今幻界商业发达,财富积累迅速,但这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长此以往,社会矛盾必然会加剧。”

另一位学子李轩也提出疑问:“先生,朝廷不是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调节贫富差距吗?比如税收政策和慈善引导。”

张崇点了点头:“这些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还远远不够。而且,随着幻界与周边国家交流增多,外来文化和思想不断涌入,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年轻一代中,有不少人盲目追捧外来事物,对本国的文化传统渐渐疏离。这是文化传承方面的隐忧啊。”

学子们听了,纷纷陷入沉思。他们意识到,幻界的盛世之下,确实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御书房内,林羽正与几位重臣商讨边境局势。

“陛下,近日有探子来报,北方的蛮夷部落近来频繁调动兵力,似有蠢蠢欲动之势。”兵部尚书神色凝重地说道。

林羽眉头微皱:“蛮夷部落向来不安分。此次他们突然调动兵力,所为何事?”

礼部尚书躬身说道:“陛下,据臣所知,近年来我们幻界经济繁荣,物资丰富,而北方蛮夷之地气候恶劣,资源匮乏。他们或许是觊觎我们的财富和资源,想要趁虚而入。”

林羽沉思片刻后说道:“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巡逻军队,密切关注蛮夷部落的动向。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蛮夷部落,探听他们的意图,尝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陛下英明。不过,若蛮夷部落执意挑起战争,我们当如何应对?”吏部尚书问道。

林羽目光坚定:“若他们敢侵犯我幻界领土,我军定要予以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我幻界的威严不可侵犯。”

在朝堂商议之后,幻界的边境防御工作迅速展开。军队在边境地区加紧修筑工事,训练士兵,严阵以待。

而被派往蛮夷部落的使者,名叫王辉。王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王辉终于抵达了蛮夷部落的营地。蛮夷部落的首领阿古达,是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凶狠的大汉。

“你们幻界使者前来,所为何事?”阿古达大声问道。

王辉微笑着说道:“阿古达首领,我幻界陛下听闻贵部近来有所行动,特命我前来问候。我幻界一直希望与贵部保持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不知贵部此次调动兵力,是否有什么困难?若有,我们幻界愿意提供帮助。”

阿古达冷笑一声:“帮助?你们幻界坐拥丰富的资源,百姓生活富足,而我们蛮夷部落却在这苦寒之地艰难求生。你们的帮助,能改变这一切吗?”

王辉心中明白,阿古达对幻界心存不满。他耐心地说道:“阿古达首领,和平才能带来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互通有无。贵部的特产在我们幻界也很受欢迎,通过贸易,贵部可以获得所需的物资,改善部落的生活。”

阿古达沉思片刻,说道:“贸易?这听起来倒是不错。但我怎么知道你们幻界是否有诚意?”

王辉连忙说道:“阿古达首领放心,我幻界陛下一向言出必行。只要贵部愿意停止军事行动,我们可以马上商讨贸易的具体事宜。”

经过一番交谈,阿古达最终同意先停止军事调动,与幻界进行贸易谈判。王辉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了幻界。

林羽得知后,十分高兴。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讨与蛮夷部落的贸易合作方案。

“陛下,与蛮夷部落进行贸易,虽然可以避免战争,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他们生性野蛮,若在贸易中不遵守规则,我们该如何应对?”户部尚书担忧地说道。

林羽说道:“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派遣专人负责监督贸易过程,确保公平公正。若他们违反规则,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在林羽的领导下,幻界与蛮夷部落的贸易合作逐步展开。幻界用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换取蛮夷部落的皮毛、马匹等物资。贸易的开展,不仅缓解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小主,

然而,在幻界内部,文化传承的问题愈发凸显。

在都城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些穿着奇装异服、模仿外来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对幻界的传统服饰、礼仪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

在一家酒馆里,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你们看,现在流行的这种外来服饰,多好看啊。比我们幻界的传统衣服时尚多了。”一个年轻人说道。

“就是就是,还有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比我们的有意思。”另一个年轻人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