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这四个字,即使是没念过书的老农民,单纯从字面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消息一经从村里的大喇叭传出,就像一勺滚油泼进了沸水里。
寒冬腊月,天上还飘着清雪,大队的办公室里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书记,地不让种了?那我们还咋活?孩子念书怎么办哪?”
刘书记面色凝重,他也是农民,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
“村里分给你的地,照常种嘛。退耕还林还得是个人家自己在山上开荒的地,就是咱们说的平板。”
所谓平板,就是在山坡上开垦出来的荒地。这些年,村民可以自由在山上阀过木头的树场子里,开荒种地。这些树场子,成材的木头被拉到山外,剩下的到处都是灌木丛,杂草,全靠着人力一点点刨开。
开一块荒地比种一块地累上十倍还不止。
不单如此,种平板也辛苦。因为山坡有一定的坡度,无法用犁耕地,只能用镢头把地刨开,再进行合垄,远远比村里分的大田地要累得多。但为了多打粮食,黄泥岗的村民大多数家里都有平板地。
张铁山家里开的荒最多,听到这话马上跳起了脚,“这荒是我们自己开的,累也是我们自己受的,凭啥不让种,好不容易地侍弄好了,说不让种就不让种,这不合理。”
刘书记耐心解释,“退耕还林国家从99年开始试点,人家西北老早就开始了,现在才轮到咱们,多种了这些年,也该知足了。”
“黄泥岗黄泥岗,不是黄泥就是岗,平板不让种了,咱们至少得少一半粮食,光靠着分的那点地,拿啥给孩子交学费,给儿子娶媳妇嘛。”老张头也加入到声讨的队伍中。
“国家都替我们想到了。”刘书记拿出一沓宣传资料,“现在都号召农民种附加价值高的作物,进行特色养殖,别老盯着苞米大豆,种得再多也不值钱嘛?”
“什么叫附加价值高?”有人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