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系统的科技树十分的简要扼明,并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地方。
唯一可参考的只是字面意思!!
一个是前装,一个是后装。
前装什么??后装什么??
朱由校并非对火炮一无所知。
在天启初年,少占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掌管练兵事务的徐光启就购买了数十门大炮。
那年,在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的操作下,以私人出资的名义向澳门的佛朗机人前后订购了三十门红衣大炮。
此事朱由校印象很深,因为当时他还参观了大炮发射的场面。
朱由校认真地回忆着:当时有几个黄毛西洋人在操纵大炮,好像是先将火药从炮口放进去,然后用木棍压实,然后再放一层火药,又压实,再放进大球,在炮尾点燃一根引线,然后在一声震天巨响中,大球被发射到数里之外,威力十分巨大。
等等!
从炮口放入?这莫不就是前装的意思?
那后装军械,难道是从炮尾放入?
可炮尾要开个大洞,如何能承受住那惊天的轰击?
朱由校也傻眼了,也许后世神奇就神奇在这个地方吧!
忽然,朱由校想起了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奏报中袁崇焕对京师运来的红衣大炮赞不绝口,并声称击中努尔哈赤,令后金军大败而回。
那些放在宁远城头的炮衣大炮,就是当初徐光启购入的三十门大炮其中一部,另有十数门大炮,此时正放在北京城墙之上。
朱由校看了一眼红衣大炮的选项,此时还处于未点亮的状态。
怎么回事?
明明自己拥有了红衣大炮,可大炮为什么还是未点亮的状态?
细想之下,马上就明白了,这些大炮是购买的,点亮的那些军械都是大明可以自制的。
妈的,这红衣大炮科技竟然也需要五十万!
老子只有二百五十元,肿怎么??
朱由校热切的心情慢慢冷淡了下来。
这些科技,估计一时半会难出成效。
而且,自己通过直播,也不知道什么能赚够这些钱啊!
不过这难不倒朱由校这个天才木匠,木匠和铁匠都是耍手艺的,朕就不信,黄毛番子能造出红衣大炮,我大明就造不出来!!
朱由校心里暗暗记下了红衣大炮和徐光启的名字!
朱由校又点开了火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