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将士,如果在平原上,你领着一支万人大军,与敌方一支人数相当的军队相遇,双方距离二十里。探马尽出,方圆一百里内没有其他军队。"
"按照兵法推演,如果进行决战的话,你有十成把握战胜对方,但是你要付出八成伤亡的代价。这个时候,你作为指挥战,是战,还是避战?”
一个瘦长的中年人,眼露精光,盯着一众台下的将士。
这人,便是兵录的作者,时任舟山副总兵的何汝宾。
朱由校离开农场转身来到军营,顺便换了一身素衣,他越来越不喜欢穿皇袍了,穿了皇袍走到哪里都不方便,还不如一身素衣快活。
此时,他已转到军议处,见一众将众听着一个中年人讲军事,不由兴致大增,悄悄地混在人群后面。
兵力大致相当,有必胜把握,只是伤亡八成?
是打还是避?
朱由校听到这个问题皱起眉头,感到有点困惑,能胜就打呀,这还需要考虑什么?
“何老师,能打胜,附近又没有敌军支援,那肯定要打啊!”
一个圆脸将士道:“能胜而不胜,这种情况要还避战不成?”
这圆脸将士的话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只见何汝宾任由众人议论纷纷,直到气氛差不多了,他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选择决战的将士们,你们可以洗洗睡了,以后专于个人武艺,不要想着指挥部队了!”
此言一出,刚才还一脸兴奋的人被浇了一头凉水。
朱由校也是大惊:选择决战的,为什么会是错误选择?
何汝宾笑眯眯道:“大家不必往心里去,这次不过是一场讨论而已。”
“选择引军避开的将士,虽然你自己很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选,但你的直觉很准,有做名将的潜力。直觉是很重要的,战场上瞬息万变,情报相互矛盾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指挥官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了。”
何汝宾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在普通人眼里,一场战斗无非就两个结果,胜或败!”
何汝宾停顿一下,提高音调道:“但是在一个出色的指挥官眼里,除了胜负,还有同胜,同输两个选项!”
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眼睛里全是迷茫之色。
这些人都是军队的把总,千总,职位不高,但人数较多,是一支军队的核心骨干。
秦良玉看完何汝宾的兵录大作之后,惊为天人,又结合陛下特意要找他回京的情况,秦良玉很敏锐的感觉陛下应该有所动作了。
所以,秦良玉提前邀何汝宾给中下级军官讲课,以提升军官的素质。
大家低下头思索,这些中下军官作战勇猛但缺少自己的判断。
“什么叫胜利,不是说拼到最后一个人,所谓的战争,从来都是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准绳。如果两军大战,到最后同归于尽,这不能是说胜利,而是同输!各位能否明白?”
“真正的胜利,是以多击少,未接战已令敌军胆寒。伤亡比至少要在一比五以上。不然的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可不是什么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