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仪!”
“臣在!”
“以后你就专司蒸汽机车吧!眼前这个小玩意没什么用。朕需要的是能拉重物,日行百里的大机车。尔等好生研究,朕自有赏赐!”
“谢陛下!!”
茅元仪逮着机会就拼命表现:“陛下请看,臣想再加装一节大车,这样的话,就可以装载大量的水和煤炭,不必每次让人上下补充。陛下看这样如何?”
朱由校稍稍想了一下,忽然猛拍大腿:“如此甚妙啊!”
朱由校忽然想到后世那长长的列车。
如果铺上长长的轨道,那就不需要繁杂的转向系统了,而且这样便能轻易的加长机车,也更容易行驶。
虽然朱由校不懂压强,但四轮重板车经常陷入泥地是不争的事实。
哈!
原来后人铺设轨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控制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免于机车陷入泥地之中啊!
两根木轨,总比铺满青石来得容易。
有了机车,就可以将门头沟煤炭和密云铁矿联结起来,再修一条到炼铁厂的轨道,这样一来,炼铁厂的产量就会有极大的提高。
朱由校心中火热了起来。
如果试验能成功,那以后大明的物流就可以摆脱季节性的水运了。
大明各处的物产就可以用极低的运费流通起来。
朱由校忽然想到什么。
“茅大人,你这个齿轮本来是用在哪里的?”
茅元仪立马回答道:“这齿轮古以有之,微臣正在编写新书以图后世留名。所以就多方查寻验证。这齿轮一说,是臣的朋友王徵所译。我见这齿轮精妙,便收录于书中了。这齿轮原本用于起重机,这起重机也是个好玩意。”
“什么起重机?译,翻译于谁啊?”
朱由校一愣,翻译?难不成这玩意是外国人搞的?
不会吧,齿轮这东西古已有之了。
朱由校身为一个顶级木匠,自然对工艺图书了然于心,像什么鲁班经,鲁班木经和鲁班全书,他都有所涉猎,其中也见过类似齿轮的玩意。
茅元仪说道:“好像是一个什么邓玉函的佛朗机人口述的,王徵翻译转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