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徐光启造了大型二踢脚

范文景打开奏折,道:“臣袁可立诚怕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今边事纷扰,臣任疆场之职,日夜忧思,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负陛下之重托。”

“天启十二月,我辽东军焚毁杏山堡,围困广宁城。因广宁城墙高大厚实,又因陛下明确指示只围不打。臣在广宁无半点之功。”

“然,后金皇太极被我军吸引,撤回了前往朝鲜的阿敏军。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来到大凌河。臣谨记陛下旨意,不与皇太极大军正面冲突,游而伺机,沿路不断骚扰后金大军,利用火炮的长射程不断轰击后金,又利用彻地雷炸得后金军队寸步难行。”

朱由校听到此节,笑得很开心――火器司花费巨大,总算在战场上有了用武之地。

“后金军以骑兵突袭,然地雷密布,炸得后金骑兵鬼哭狼嚎。多次试探之后,后金军于杏山据城而守。臣无力攻击杏山,又因天寒地冻,只得将大军带回了锦州。”

“此役,我军伤亡七百余人。后金军损失在三千之上,只因多是远射,所以并无对应的人头为证。望陛下明鉴!”

朱由校朝范文景道:“以后不必以人头为证。只要有军队的上报以及锦衣卫军监的证明,便可报功!”

明朝这个以人头为证据的军功制度实在是非常不合理。

战场之上要求阵形紧密,可这个战功制度会导致许多结阵士兵为了抢人头而四散开来,多少次战斗都因这个原因而被敌人逆袭。

这个人头制度必须改变了。

“臣范文景会与锦衣卫,兵部认真核对的。”

范文景初为内阁人员,做事十分小心。

“袁可立说,轰天炮和铁铳在严寒下故障频发,希望陛下着工部继续改进。我军伤亡,十之三四为火炮炸膛所致。这个问题不可不察!”

范景文只当一个传声筒,虽然他对袁可立的行文颇有微词,但那是袁可立与陛下之间的事情,陛下都没不爽,自己更不方便提及。

“这倒是一个大问题!”

朱由校也知道严寒可能会对火器造成影响,只是没想到这个影响会这么巨大。

火炮如果频频炸膛,那可太影响军心士气了。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