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修建观测所

虽然家乡在林逸的努力下逐步走向正轨,但他深知,目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修复当下的创伤,想要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就必须深入到历史的脉络之中,去矫正那些曾经被扭曲的事实,阻止那些错误的、会影响未来走向的事件发生。然而,这并非易事,现存在的历史和环境与林逸所知的截然不同,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林逸首先想到的是要修建一个特殊的观测所。这个观测所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建筑,它将是一个可以穿透时空迷雾,观测错误历史以及具备修正能力的特殊场所。就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竖起一座灯塔,照亮那些被错误掩盖的真相角落。

为了修建这个观测所,林逸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地点。他穿梭在已经重建的城市与依然留存着历史痕迹的废墟之间,如同一个寻宝者在探寻稀世珍宝。每一处地方他都仔细考量,不仅要考虑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还要考量此地与历史能量的共鸣程度。

最终,他在城市边缘一座古老的山丘下选定了位置。这座山丘在战争中虽然也遭受了部分破坏,但它的根基依然稳固,像是一位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守的老者。山丘周围环绕着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溪水也为观测所提供了天然的能量调节源。

林逸开始着手设计观测所的蓝图。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奇妙的构思,他想要这个观测所能够像一个巨大的时空之眼,既能俯瞰整个历史的全貌,又能聚焦到每一个细微的历史节点。他绘制的草图上,观测所的外形像是一个巨大的螺旋结构,螺旋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每一圈都蕴含着不同的历史信息。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林逸也是煞费苦心。他深入到曾经的矿区,寻找那些具有特殊能量属性的矿石。这些矿石在地下沉睡了数千年,吸收了大地的精华和历史的沉淀,它们的能量波动与时空的韵律相契合。他还收集了一些古老建筑上残留的特殊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历经战争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记忆,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历史见证者。

当材料准备齐全后,林逸开始召集那些对建筑和科技都有着深厚造诣的人们。他像一位指挥家,组织着大家按照蓝图施工。工人们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在山丘下忙碌着。他们挖掘地基时,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下的古老遗迹,这些遗迹是历史的拼图碎片,每一块都无比珍贵。

随着工程的推进,观测所的雏形逐渐显现。巨大的螺旋结构从地面缓缓升起,它的表面镶嵌着那些闪烁着神秘光芒的矿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辉,就像一道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彩虹桥。

在观测所内部,林逸精心布置了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有的像是巨大的水晶球,内部流动着闪烁的能量流,它们能够捕捉到历史中的微弱信号;有的像是精密的机械齿轮,相互咬合运转,解析着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还有的像是一面面巨大的镜子,能够反射出不同时空的景象,让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历史的真相。

在观测所的核心区域,林逸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能量矩阵。这个矩阵由他亲自从多元宇宙中汲取的能量和家乡土地上的古老能量融合而成。它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为整个观测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是修正历史错误的关键所在。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修建,观测所这座宏伟的建筑终于宣告落成。它宛如一座沉默的巨人,安静地伫立在那座山丘脚下,周身散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神秘且庄重的气息。

林逸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缓缓地走到了观测所的入口处。他停下脚步,仰头凝视着眼前这座即将改变自己命运以及众多人未来的建筑,心情愈发激动。他深知,这座看似普通的观测所将会成为他改写历史进程、挽救故乡甚至是整个世界未来走向的关键所在。

稍作停顿后,林逸毅然决然地迈动步伐,走进了观测所。沿着光线略显昏暗的通道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位于核心区域的操控室。室内弥漫着淡淡的电子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气味,林逸快步走到操控台前,稳稳当当地坐了下来。

只见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排排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仪表盘,还有数块不断闪烁着各色光芒的屏幕。林逸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让自己那颗剧烈跳动的心平静下来。紧接着,他伸出双手,熟练地操作起那些按钮和旋钮,有条不紊地开启了观测所强大的观测功能。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林逸将观测的时间节点精准地设定在了那场灾难性战争爆发之前的数十年。伴随着仪器被成功启动,周遭原本平稳的气流似乎也在瞬间变得凝滞起来,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与此同时,那个置于操控台正中央的巨大水晶球开始有节奏地闪烁起来,其内部蕴含的能量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一般迅速涌动着。

小主,

渐渐地,覆盖在水晶球表面的一层薄雾开始消散,镜面之上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些模糊不清的影像。这些影像就像是被层层迷雾笼罩着的古老画卷,等待着林逸去揭开它们背后隐藏的真相。

画面逐渐变得清晰可见,林逸瞪大双眼,仔细端详着这个看似宁静祥和的家乡。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忙忙;商店门口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孩子们在公园里嬉笑玩耍,老人们则坐在长椅上悠闲地晒着太阳。乍一看,这里的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然而,随着林逸深入观察,他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片表面的繁华之下,一股暗潮正在悄然涌动——那便是价值观的激烈冲突。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犹如脱缰野马,其速度之快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一时间,各种新兴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崭露头角,迅速崛起。

这些企业雄心勃勃,一心追逐着无尽的利润和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它们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与此同时,它们似乎忘却了科技进步对于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

林逸注意到有一群年轻的科学家们,他们朝气蓬勃、才华横溢,全身心地沉浸在科技的奇妙世界之中。那些复杂的数据和高深的实验成果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令他们无法自拔。为了实现心中的科研梦想,他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每一次的实验成功都让他们兴奋不已,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让他们欢呼雀跃。然而,在这场狂热的科技创新浪潮中,他们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思考这些科技突破背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伦理道德困境。

与此同时,传统的人文领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冷落与孤寂。往昔那充满生机、人潮涌动的文化艺术场所如今已是门庭冷落鞍马稀,曾经热闹非凡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现在只能偶尔见到寥寥数人的身影。就连学校这片本应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渐渐被边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备受重视。

那些始终坚守着人文精神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在这股汹涌澎湃的追求科技的浪潮面前,愈发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存在仿佛成了时代洪流中的异类,他们所发出的关于人文价值的呼喊声,轻而易举地就被机器运转时的轰鸣声以及科技成果问世后的欢呼声所掩盖。这些学者和艺术家们,虽然心怀热忱,但在现实的冲击下,却有一种无力回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