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四个机甲

为了增加储存量,必须优化能量利用效率。于是,他们开始编写新的算法,对纳米机器人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重新编程,让它们在待机状态下能够进入超低能耗模式,从而节省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存储。

在另一个工作区域,材料科学家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的任务是寻找能够提升纳米机器人破坏力和传染能力的新型材料。

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拿着一块散发着微光的晶体,兴奋地对林涵说:“林涵,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或许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它的硬度是传统材料的数倍,而且具有极强的化学反应活性。”

林涵接过晶体,仔细观察着。这种材料内部的原子结构排列紧密而有序,并且带有特殊的电荷分布。

经过测试,当纳米机器人的外壳和攻击部件采用这种材料后,在模拟环境中,它们对目标的侵蚀速度提高了近30%。

同时,团队还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催化剂,能够让纳米机器人在接触目标后,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增强传染能力。

他们将这种催化剂以纳米级的颗粒形式,融入到纳米机器人的核心结构中,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安全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纳米机器人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林涵和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防护系统的升级。

他们在“黄昏”机甲的储存舱周围,安装了多层能量护盾。这些护盾能够根据纳米机器人的活动状态,自动调整强度和频率,防止任何可能的泄漏。

同时,在基地内部设置了多个纳米捕捉装置,一旦有纳米机器人逸出,能够迅速将其捕获并中和。

此外,林涵还设计了一套应急程序。一旦检测到纳米机器人出现异常行为,程序将立即启动,切断纳米机器人与外界的联系,并启动自毁机制,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每天,林涵都会组织团队会议,让各个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有一次,软件工程师们在编写纳米机器人的控制程序时,遇到了与机甲原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林涵召集了软件团队和机甲硬件专家,一起进行深入分析。经过数小时的代码审查和系统调试,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通过编写一段中间适配程序,成功解决了兼容性难题。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完成,“黄昏”机甲即将迎来一场震撼性的改造。林涵站在基地中,望着那台充满潜力的机甲,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黄昏”将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