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莺这辈子走得最远的地儿,就是偷摸着去的两小时外的大坝。
爷爷管得严,她哪儿也去不了。
甘湉一听,立马问:“那你想去不?”
刘春莺先点了点头,可转念一想,又摇了摇头。
去趟县城,至少得耽误两天,家里农活没人干不说,爷爷也没人照应。
甘湉瞅出了刘春莺的难处,琢磨着怎么解决。
她就想带刘春莺出去见见世面,瞅瞅不同的人、不同的楼,长长见识。
看刘春莺脸上那犹豫样儿,甘湉心知肚明,这妮子是想去的。
巧的是,支教队伍里头有个比甘湉大十岁的刘慧怡大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听说这事儿,主动请缨照看刘春莺的爷爷。
“你们就放心玩儿去吧,我一个大人还能比不上个小丫头片子?”
说来也是,这刘慧怡跟刘春莺还一个姓呢。
她老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五百年前她和这儿的土着居民可是沾亲带故的。
周六清早,天刚蒙蒙亮,咱们这一大票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嘿,说真的,都快一个月没踏出这山头了。
大伙儿脸上的那股子兴奋劲儿,简直比春天的花儿还要灿烂。
说到底,大家伙还是更习惯大城市的那种快节奏生活。
这小镇啊,虽然能图个一时的新鲜,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一路上,大家伙儿聊起了这段时间的支教经历,那叫一个感慨万千,收获满满当当的。
其实啊,这群人里头,大部分都还嫩着呢。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满脸都写着青涩和稚嫩。
但在这小镇待的这些日子,每个人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成长了不少。
有时候聊到某些话题,大伙儿脸上又免不了露出一丝伤感和遗憾。
叽叽喳喳聊了两个多小时,大伙儿也渐渐地安静下来,开始享受这段乘车时光。
甘湉见一旁的秦璐依一个劲儿地打盹儿,忍不住打趣道。
“嘿,你昨晚是不是去当夜猫子了?怎么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