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夫子与老爹也很容忍他的这些小作为。
不觉又到傍晚,天要黑了起来。学堂散学,少年们各回各家,街头热闹,洋溢着年轻的气息。
吴志选择睡在书院,书院里边,有他老爹为了让他好好休息学习而专门修建的一个后院。
凌家其实离书院很远,凌夜也可以和他睡在一起,但他选择回家。爷爷腿脚不便,叔叔婶婶们辛苦,他觉得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好好照顾爷爷。
凌夜没有立刻回家,反而先来到郑钱的店前安静等着。每当散学时,这里总会有个瞎眼老人带着琴演奏卖艺,琴声如珠,凌夜第一次听到,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便养成了这个习惯:散学后到郑钱店前的空地听瞎眼老人弹一首曲子。
夕阳欲落,天色红火。郑钱的店前,一位蓝色旧衣袍的老人正经端坐,瘦弱的身形,白须留长。他面前是一台古琴,整体显的有些古旧,不知用了多少年份,却干净无尘,琴侧的徽位旁还镶有一颗微绿的翡翠,使得这原本简素的古琴飘着精致之气,甚至比那些名贵的瑶琴更加古素雅致。
可见,用琴人对它用心爱护的程度。
凌夜知道,这把琴瞎眼老爷爷不知用了多少年。凌夜听瞎眼爷爷说,从他学琴开始,这把琴就一直陪着他。
年少时,他存了很久的积蓄,才买了这架瑶琴。那是一眼相中,也是一生作陪。瞎眼爷爷刚刚开始学的时候,琴技很差,是这把琴一直陪着他。当他琴艺大成时,这把琴已经显得古旧,与他同辈的琴师都已将琴换成更好的,只有他没换。
用他的话来说,他的琴艺能登峰造极,全靠它,这时候丢掉它,它很伤心的。他也舍不得。
人群围在郑钱的小店前,静静地聆听着这悠扬动听的琴声,瞎眼老人的琴声,仿佛带有魔力般,总能把他们一天的疲惫,无声无息地散去。
郑钱手抚着眼眉,慵懒地坐在店门坎上,东瞅瞅,西望望,显得对瞎眼老人悦耳的琴声毫不在意。其实瞎眼老人在他门前卖艺,人群拥堵,那些想要买百色果的人进不来,已然影响了他的生意,可是他却也不管不顾,任由老人在店前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