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认知现实基本概念介绍

我们有一群灵长类动物,它们起先是独居的。

但是某种地质运动使得它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的森林不见了,不再有随处可见的野果可以填饱肚子,一种身体能够储存糖分的美味虫类也灭绝了。现在它们要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大草原,其中还有野兽出没。

幸运的是,它们找到了丰富的水源,并摸索出了种植作物的方法。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种植、储存、建筑、以及抵御野兽。

很不幸,这些事情不是单独的个体能够完成的。所以它们不得不开始过起了群居的生活,并在群落里产生了分工。

它们规定,擅长什么工作的个体,就去做什么工作。做完了相应的工作,就可以得到分内的食物和工具。

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每一个个体都这么认为,于是在它们共有的认知之下,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东西:“社会”出现了。

当所有人都认为那是对的,哪怕一个能产生怀疑的人都没有,那么这件事就会变成对的。

这就是“认知现实”。

比如说,雪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对不对?

但是,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命名系统。我们把现实里的“白色”改名叫……叫什么呢?

叫“哈嘿哈色”行不行?

那么,我现在把一群小孩子从正常的社会里分离出来,给他们提供正常的教育,唯一的不同就是这两种颜色的名字。

当然,可能有的孩子会质疑:哈嘿哈色的名字为什么这么长?那么我会给他们编一个故事,具体是什么故事我还没想好,总之就是类似于,电压的单位名字为什么叫伏特……那样的。

然后,有一天你会听到这些孩子说:“雪是哈嘿哈色的!”

说的对吗?你可能会说,不对呀!

那假如我再多教一些呢。教一百个,教一千个。

假如我是寿命和资源无穷无尽的高维怪物,然后我教出几亿个孩子……甚至我再疯狂一点,我让这几亿人繁衍个几十代呢?

从第二代开始,我就不露面了,关于这个“哈嘿哈色”的知识由上一代混杂在许多知识里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