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秦淮河聚会

王侯世家 白日才子 1658 字 1天前

“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

秦淮河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习惯上把这支称为内秦淮河,即我们所熟知的“十里秦淮”。

明初开国,百废待兴,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秦淮河再建设项目就提到日程上了,朱元璋亲设亲自督办下,秦淮河畔很快迎来了第一批官方培养的艺伎。

明代的这批官妓来源则主要是前朝的蒙元逃离中原时被抛弃的女子们,蒙元时期就是有乐籍的歌伎们,犯罪后被罪犯牵连的女性亲属们以及朝堂官员因为政治斗争获罪被牵连的女性亲属们。

估计明年,就要有一批可怜人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

内阁大学士从权力上,是不如宰相的,只有票拟的权力,就是在一件事上,多个内阁大学士商议出几种对策,再投票选一个最稳妥的,把这过程上奏皇上,由皇帝拍板决定。

极大的增强了中央皇权,让决定权回落到一个人本身。且轻松了很多,一些小事完全由内阁大学士处理过后,皇帝看一眼就可以执行了。

后来永乐帝又设定了内阁首辅,彻底解放了皇帝的时间,内阁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

因此,明朝的皇帝基本不误正业,出家的、做大将军的、做木工的比比皆是。

坐在秦淮河畔,吹着有些微凉的风,听着弱弱的吴侬软语,酒楼的大厅里还有二八佳人扭着腰肢。

蓝春也不禁有些沉醉在这江南水乡该死的温柔里了。

就是旁边坐着嗑瓜子的蓝嘉有点碍眼。

“大侄子!没想到你还有一个孙楚酒楼的雅间啊!”

“你没想到的还多着呢!”蓝春在心里嘀咕着。

孙楚酒楼,又称太白酒楼,位于水西门西水关云台闸上,处在十里秦淮河的“龙尾”,楼因西晋太守孙楚常呼朋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

大诗人李白常在孙楚酒楼豪饮赏景,棹歌秦淮,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孙楚酒楼又并称为“太白酒楼”。

小主,

其实,在历史上这应是洪武年间南京十六楼之一的醉仙楼,可蓝春做了个小聪明,在原址上提前建了个酒楼,先把招牌孙楚酒楼占住了。

朱元璋草根出身,不懂的这名字对文人的吸引力,也就没有插手。另选地方建了

酒楼顺利开业,为了站住脚跟,蓝春拉了徐达的儿子徐增寿入股,诈他要花四百两银子,他左挪右借,才凑了二百两。

正好够酒楼的建筑费用。

徐增寿只有酒楼餐饮的分成,而酒楼餐饮收入才占全部收入的四成,更多的是“软收入”。

离酒楼不远就是国子监,后世的“夫子庙”,那些清贵读书人当然是选择孙楚酒楼这个蕴含文化底蕴的酒楼了。

再不远处就是富乐院,皇帝朱元璋亲自设定的官妓场所,是不许朝中官员涉足的,只允许商人们进去消费享受。

商人为了附庸风雅、巴结权贵,就在孙楚酒楼设宴,然后再去富乐院请那些官妓来应酬。

其实现在对于这些并不是管的很严,但那些权贵经常出入风俗场所,影响风评,也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这时,孙楚酒楼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蓝春今上午准备偷偷溜出来时,还问蓝嘉要不要出来玩,一本正经的小叔叔拿着圣贤书说道。

“今我与好友有诗会,就不去与春儿作乐了,风尘之地,你也少去。”

然后就在孙楚酒楼的门口碰面了。

蓝嘉熟练的招呼小二过来,花半两银子打赏了楼下表演的姑娘们,并点了几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