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也站起身来,拱手道:“蓝弟最近可好啊?来,快快就坐。”
几位侯爷的二代子弟也起身相迎。
蓝春只好拉着蓝嘉先坐了下来,很快就开始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明初上流勋贵的圈子很小,几乎都互相认识,有的甚至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很多都是亲戚攀亲戚,关系绕关系。
“呦!景隆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了,前途一片大好啊!”
“嗨,受父荫庇,承蒙陛下垂青,当之有愧!当之有愧!”
李景隆和蓝春互相吹捧着。
李景隆别看后期被当做笑话,其实朱元璋前期还真打算好好培养一番,可能他的才能并不在上兵伐谋吧。
“真羡慕蓝兄啊,都在太子幕下侍奉了,不像我,还在苦苦站岗。”
“增寿何须叹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大器晚成,为时不晚!”
李景隆那边夸赞着,徐增寿这边就要安慰着,不能和李景隆相比啊,他是李文忠嫡长子,你是次子,资源的倾斜度都不一样。
再说,李景隆直接对标的是你哥徐辉祖!你的好大哥何许人也?徐家常青树,能让魏国公这个牌子一直立着的能人。
你庶出的二哥徐膺绪还不是在军伍基层中,累死累活的一步一步往上爬。
理就如此,但话不能直说,蓝春只能暗戳戳的暗示徐增寿。
还好,二代里面没有几个蠢货,徐增寿也能听出弦外之音。
三人和和睦睦的喝着酒,至于其他侯爷二代,都没有怎么接触,毕竟“开国三十六公候”(加上两位伯爵),侯爷到最后全都不剩了。
喝到一半,蓝嘉才拉了拉蓝春,蓝春一拍脑门才想起来来的目的。
“哎呀!喝酒误事啊,我此次前来是接小姑姑回家的,一时兴起,忘了正事!”
随后推脱再三,才和蓝嘉从人群中走出来,去找魏国公府的名媛诗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