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春跪在大殿中央,这是这半年来他第一次主动来京城面见朱元璋,这场打击已经刻不容缓了。
朱元璋是当过和尚的,自然洞悉元末佛教内部混乱及逾戒越律状况。他目睹应天城内小寺小庵众多,淫佚败乱,遂决定加以整顿归并分类。
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在废止了洪武元年设立的佛教善世院、道教玄教院等作用不彰的管理机构以后,明太祖重新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僧、道衙门。
置僧、道二司,在京曰僧录司、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五月,明太祖又下令分全国佛寺为三类,曰禅,曰讲,曰教。及禅师、修行和世俗超度的三种僧人。
朱元璋的政策相对三武一宗灭佛已经仁慈的多,但后果就是不够彻底和迅速,信仰之名还是可怕的。
洪武后期再次进行了对僧人的管制,那种真潜心修炼的苦行僧,就放归山林中,任其钻研,世俗中的则更加苛刻管理,家中有父母妻儿不允许出家,否则枭首,藏匿者流放!
“陛下明鉴。”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从来没见过蓝春这懒惰的小子,如此上心一件事。
“寺庙香火不断,阁楼淫秽漫天,善恶交织乱佛堂!不加以整顿,恐成天下祸害!”蓝春说道。
朱元璋本不想如此急躁的去整治,温水煮青蛙才是朱元璋所想,如今教众万千,也是一大阻力。
既然蓝春牵这个头了,那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天下骂名让蓝春一个人担去,也不成问题。
“既然如此,你有什么提议吗?”
蓝春欲言又止。
他想到了未来的雍正皇帝,那时清朝对思想的禁锢达到了顶峰,宗教之事,也要亲自出马,雍正十三年, 雍正皇帝下令将少林寺门头二十五房悉数烧毁,下令将僧人全部迁往到山东、山西、河南等地,这也是火烧少林寺的原型。
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在圣旨里说:“奸诈盗伪无所不有,以致宗风颓败,象教衰微,此皆不肖僧徒贻之咎也……此等人,在国典则为匪类,在佛教则为罪人,不稍宽贷,特谕。”
其实雍正的最强手段在以强制皇权去干扰神权,雍正禁止了僧诤和宗派,让佛教彻底没有了发展思想。
所谓僧诤,则是僧人辩论佛法,不争对错,只辩真理,吵架更能激起来思想的碰撞,让佛学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