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茶

“大化改新”后,东瀛差不多是照搬了当时唐朝的政治体系,仿造长安建造奈良城不说,很多官职连名称都没换就这么被东瀛用着,神还原,考虑到当时也没有版权这个说法,东瀛的这种行为也没什么好说的,说不定唐朝知道了还会会心一笑。

当时的东瀛全面学习唐朝,基本可以算作一个“小唐朝”,但唯独有一样非常致命的东西,东瀛却没有向唐朝学习,那就是“科举”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东瀛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威胁下,东瀛人民对于稳定有着极端的向往。

对于稳定的极端追求使得东瀛极端认可稳固甚至是僵化的社会等级制度,任何天灾人祸带来的不稳定,都比不上社会等级制度崩坏带来的不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原传来的社会等级思想被东瀛视作维持社会稳定的铁律,所以也就不允许“科举”这种给底层人民用以上升的渠道存在,说白了就是东瀛的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故意没有学习“科举”,反正东瀛统治阶级对自己的手底下人民的尿性非常清楚,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所以“科举”在东瀛不仅没有维稳的作用,反而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而要说古代东瀛的人民多恭顺,古代中原大部分时期,农民的农业税普遍不超过百分之十,而在古代东瀛,农民的农业税普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相当于中原没有土地的佃农的收入。

中原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土地兼并造成大量佃农,于是全国各地烽烟四起、造反频发,简单点说是农业税上了百分之六十,老子就敢造反!

而在古代东瀛,百分之六十的农业税已经是贵族老爷开恩,很多时候农业税的比例还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极端情况下,百分之九十的农业税,大名们也是敢收的,但就这样,古代东瀛也从来没有改朝换代过,古代东瀛人民的恭顺可想而知。

实际上现在也差不多,社畜在失业的情况下宁可自杀,却也不敢向剥削自己的资本家发动舍身一击,这么一想,现代东瀛的人民和古代东瀛的人民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以上种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东瀛根深蒂固的社会阶级制度,这是东瀛体制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为了强化社会阶级制度,东瀛社会自上而下就在普及一种思想,那就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上层人和下层人从本质上就有所不同。

若是当时的东瀛真就引进“科举”制度,让那些苦哈哈的泥腿子也走入朝堂,晋升上流社会,这岂不是在告诉其他泥腿子,他们实际上和那些贵族老爷没什么本质区别?

都是一样的人,那他们还会愿意无条件任由那些掌权的贵族老爷剥削奴役么?会愿意么?

在中原,“科举”制度被视作底层人民的晋升渠道而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环,历朝历代,当“科举”完全被上层阶级垄断进而失去作为底层人民晋升渠道的作用时,一般都是一个朝代造反频发的时候,而造反的首领又或者首领身边的幕僚往往就是那些科考不顺的落地秀才之流。

“科举”的本意就是将这些隐藏在人民中的不稳定因素找出来然后收为己用,一方面增强统治阶级的实力,另一方面削弱低层人民的凝聚力,可谓一举两得。

而当“科举”不再公正,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堵死时,那些胆大包天而且有谋略的读书人可是真敢造反的!

诚然,中原每个朝代的灭亡大多源自于土地兼并,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老百姓吃不上饭了不造反干啥?但是能将一盘散沙的老百姓凝聚在一起,一起向着“造反”这项有前途的事业奋斗,还是得有那些脑子灵光的人鼓动牵头。

底层人民水深火热的环境是枯黄的草原,而那些有勇有谋的人则是火星,无论草原还是火星,单独存在都不会如何,而一旦遇到一起,那就会是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