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见利不亏义

天理良心 雪山一棵松 1506 字 4个月前

王马义笑不可支说:“小女子荣幸至极!”

曾华坐在了司机位上,王马义坐在副驾驶位。曾华一踩油门,驾着轿车风驰电掣驶向农村。二十多分钟后,到了太阳洞村。曾华把车停到路边,王马义下车巡视,偌大的村子被一望无际的甘蔗海洋所包围。一根根、一排排、长三四米、呈紫红色的甘蔗如标枪般耸立,密密麻麻,看不透二十米。甘蔗尖草青色长长的叶子哗哗作响,好似小孩子欢快的、银铃般的笑声。不少蔗农在田间挥刀砍甘蔗,大车小车在机耕道上来回穿梭,满载小山似的甘蔗驶向远方。

王马义惊叫道:“我来宁山两年多了,不知道太阳洞村竟然是甘蔗村。”

曾华娓娓介绍说:“太阳洞村濒临桐漯河,地势平缓,是桐漯河多年的冲积沃土,气候适宜,种出来的甘蔗粗壮皮薄,脆甜多汁,不比蜚声省内外的广西梗子逊色,因而素有种甘蔗的传统。”

“近几年因片面强调基本农田保护,强迫群众种水稻,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群众的收入也自减少。我来了之后,接受群众建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适当调整了烤烟和水稻种植面积,今年扩种了六百多亩甘蔗。明年争取太阳洞、新塘、山下脚等几个村连片种植甘蔗,逐步形成甘蔗产业集群品牌。”

王马义问:“种甘蔗经济效益如何?”

曾华微笑着说:“我们种的甘蔗是广西甘蔗桂糖42号,亩产1.2-1.4万斤,地头价每斤8毛,毛收入1万出头,纯收入有五、六千块钱,远超种植烤烟的收益。”

王马义颇感惊奇:“收益这么高呀。”

“是的,”曾华兴高采烈说,“我们还因地制宜,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优’,如白马渡村温暖潮湿,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设施好,很适合种植生姜。生姜种植每亩产量达6000-8000斤,田头价每斤2元,每亩产值是一万二千元以上。种在田里的西瓜、洗澡瓜(产红瓜子)等每亩的产值也在8000-元之间。”

王马义忧虑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减少水稻的种植?”

“我们绝不能见利忘义,而要做到见利不亏义,”曾华严肃地说,“哪个‘义’呢,就是国家的基本农田保护。我们必须保证水稻种植面积,落实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国策。我们种烤烟是‘烟-稻-菜’三熟制,不影响水稻种植。而种了甘蔗、生姜等,要到十月份左右才能成熟,就不能再插水稻了。”

“所以,逍遥冲引水渠柏城镇段建成后,我们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逍遥冲引水渠柏城镇段建成后,我们把高岸田完全改成了水田,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水稻面积一亩不少。”

“这样我就放心了,”王马义兴致盎然说,“不知甘蔗的味道如何?”

曾华不置可否说:“伟人说过: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王部,你自己到田里掰一根试试,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