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警告和明悟

姬唐 乔木兮有思 2293 字 4个月前

李世民突然问道。

陈寿低头道:“启禀陛下,莒国公还在太白书院不曾回家,只是捎信让家人去书院相见!”

“并且还严令家人不得将他回来的消息传递出去!”

李世民闻言,目光有些复杂!

这次唐检回来,他立即就感觉到了唐检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功利心的话,那这次回来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人一样,浑身都透露出一种淡然,就像是看破世事一般!

“臣经历了生死,还不止一次;也开阔了眼界,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不知天下;大海的辽阔,星空的深远,世界的精彩。到了此时臣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相比于朝堂,臣现在宁愿去书院教书!”

“臣听说现在的太白书院格外庞大,学子数千,学术上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臣这一路上得到了太多东西,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内心和精神上的东西。”

“请陛下允许臣去书院教书!”

“至于那些荣耀,哈哈,就都给那些年轻人吧!他们才是我大唐的未来,这一路上要是没有他们,根本不可能到达彼岸,那些我们以前看不起的学问,在大海竟然焕发出惊人的能力,这是儒学做不到的,更不是现在教育能教育出来的。”

“臣看到了资源丰富,却整日挨饿的土着;也看到蛮荒的粗犷和野蛮;更是看到了一个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

“陛下,请放下偏见,这世上没有没用的学问,更没有无用的人,臣老了,要不是运气好,臣早已葬身大海!”

“姬青等人,除了王玄策和薛礼,其他人都志不在此官场。他们看到了大唐人永远看不到的东西,也明白了不出海永远也不明白的道理!”

“官场只会成为他们的束缚,臣说这些就是希望陛下不要强迫他们,相比于官场,臣更看好他们的未来。一个能臣最多恩泽数十年都多说了,但一个能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的人,才是能恩泽百世的大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唐检的话,李世民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内心却是震撼的!

到底是什么将一个在官场上打磨一辈子的老臣改变成这样淡泊名利?

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回绝了当初出海前朕给他的承诺,现在却只想一心教书,在书院安度晚年!

“那就不要去打扰他了,等姬青等人回归再说吧!”

李世民挥了挥手,有些烦躁道。

他现在有很多东西想不明白,足足将三艘千石大船装得满满当当的书籍,里面有他太多不懂得东西。

有得甚至闻所未闻,但事后想想却是理所当然!

这种不受掌控的心理,让他格外烦躁!

回来时他带了不少精选出来的玛雅翻译后的书籍,都是用最好的兽皮制成的,就是为了防止被损坏,就这项工程,就消耗了十余万张兽皮,几乎将玛雅周边的兽皮一扫而空!

天文,地理,数术,预言,占仆,建筑,音乐,人文,传说,神话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玛雅文明的百科全书!

就他所看的区区基本,就让他对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茅塞顿开,就像是触类旁通,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一般!

就好比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邦制度,这和姬松收集的西方希腊,罗马等国的制度何其相似?

完全没有任何交集的文明,却形成了基本相似的制度,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为什么中原春秋战国时期也形成了这种相似的制度?甚至和三皇五帝时期,部落自治,但又共尊共主的形式一般无二?

他想到了始皇帝嬴政,越想越觉得世人对其的误解何其之大!

书同文,车同轨,度衡量,统一中原,这是何等的功绩?竟然被人骂了近千年?

要是没有始皇帝,中原恐怕还在分裂中吧!

要是没有始皇帝,大唐何以这么快统一天下?

他想到了很多,这些书籍正如姬松所说,它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源泉,中原已经数百年不曾有大的突破了,好像一直都在转圈圈一般,不停的轮回。

文明融合,这个不曾出现在书本上的词不知怎么的就出现在他的脑海,并且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