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坐起身来,缓缓开口,
“你们还记得去年大军出动吗?”
不少人点头道,“还记得,是年底的时候。”
“不过大军出动,与你刚刚说的有何关系?”
李叫花不屑一笑,“那关系可就大了。”
“可能你们不知道,大军乃是折戟而回。”
听了他的话语,众人不由反问,
“吃了败仗?不可能吧?和谁打?”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城中闹匪患,不仅劫了府库,就连郡守大人都没了。”
小主,
“难道那些城防军连山匪都打不过?根本不可能吧?”
李叫花摆了摆手,“告诉你们吧,那些大军去攻打宝通县了。”
“折损了近三万人,都没有打下宝通县。”
“为何要打一个小小的宝通县?”一个人疑惑地追问,其余众人纷纷点头,尽皆好奇。
“为什么?当然是为了秋赋,以及安通郡与宝通县的生意。”
“去年宝通县没有收缴秋赋上交上郡,加上当时宝通县卖了一批军械物资给安通郡。”
“咱们当时的郡守大人眼馋那笔银钱资源,就打着秋赋的旗号。”
“要将宝通县的那些东西给收入囊中。”
“只不过,却是在宝通县手中吃了大亏。”
“本公子说的好地方,那便是咱们北山郡的宝通县。”
“宝通县的官员,为了百姓能够活下去,即便是顶着十万大军围城,也不收取百姓秋赋。”
“而且还重启了屯田令,颁布了垦荒令。”
“只要手脚勤快,耕种的粮食,就能够养活一家人。”
“不仅如此,宝通县的城防军,从不欺负百姓,而且还将宝通县的山匪尽皆剿灭。”
“你们说说,那样的地方,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地方。”
“对于咱们这些贱民来说,是不是如同世外桃源的一个地方!”
听得李叫花这番话语,许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他说得似乎不是假话,我在酒楼中当过一段时间小二,好像有一次听一个行商提起过。”
“嗯,去年大军那次出城,的确是吃了败仗。”
“我亲眼看见他们一身血迹,垂头丧气地回城。”
有人佐证,众人便纷纷看向李叫花,眼神中对他有如此灵通的消息充满了佩服的神色,
“李公子,我们这些人去了宝通县,能有好日子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