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知否不知

成道天书 鸿书 958 字 2天前

石中观想参详《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节,解悟其中真意。

圣人老子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炼的语言,向修者揭示了认知态度与人生智慧的重要关系。

此一章节,圣人老子强调了对知识的谦逊态度。一个人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和境界。

老子要求修者,在面对未知时保持敬畏之心,切莫妄自菲薄,也不可狂妄自大。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态度,方才有助于修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避免因为无知而犯错。

与这种意识态度相反的“不知知”则是一种严重的弊病。一个人表现为明明不懂,却硬装作很懂,或者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这种态度,会阻碍修者的成长和进步,甚至导致修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因此修者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不知知”的陷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寻求改进。

?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是因为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普世凡人,应该努力学习圣人的这种智慧,不断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

?要知道,在这红尘世道,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一日千里,速度极快,每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住所有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始终保持一种谦逊的求知态度,尤为重要。

同时,修者应该避免陷入“不知知”的误区,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大道世界中保持无往不胜的竞争力,实现个人的正确成长和修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