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这些东西,皇帝倒是不至于一点儿脸面都不给太子留,而是先要查探一番再说。
可是书信来往却做不了假,皇帝一眼就看出这些书信确实是太子唐元嘉亲手所写。
这一点,并不怎么好解释清楚。
更重要的是,也解释不清楚。
太子唐元嘉自然没有要收买兵马逼宫的意思,就像他说的那样,他作为名正言顺的太子犯不着这样做。
但是唐元嘉和这个副将杨寿,私底下还真有来往。
并且也在书信中,指示他筹集军械兵马这些。
毕竟楚王唐元景在军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太子唐元嘉尽管在朝堂上面更加占据优势,但是也不是没有担忧。
万一楚王唐元景觉得堂堂正正的在朝堂上没有办法夺得储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仗着手握大军,直接就起兵造反?
这个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就算是普通人手握大军了,皇家都得防着他有反心。
更何况还是楚王唐元景这种,本来就离皇位很近的人,就更有可能会这样做了。
既然发现这个隐患了,唐元嘉也不能就这样看着,肯定要增加自己手里面的军事力量。
当初交给盛夏管的那些事情,特意照顾那些军中将士的家眷,就是唐元嘉的准备之一,想着靠这些收买人心,得到更多的军心。
不过除此之外,唐元嘉也有其他准备,也特意在军中安插了不少真正的自己人,除了是盯着唐元景的动静以外,也有掌握自己兵马的意思。
现在被人揭发出来的这个副将杨寿,确实是唐元嘉安插的人手。
所以尽管唐元嘉并没有要逼宫的意思,但是还真解释不清楚了。
就算把它原本的用意说出来,可是皇帝也不可能相信。
而且愤怒之下,再觉得他是狡辩,只怕还要更加不好。
唐元嘉只能跪地,叩头不止,“儿臣真的不知情啊,望父皇明察!儿臣本来就是太子,父皇又一向疼爱儿臣,儿臣怎么可能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办法把事情解释清楚,唐元嘉也就只能否认事情了。
一口咬定,他已经是太子了,地位又稳固,犯不着做这种事情。
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取信于皇帝。
皇帝气得将龙椅扶手拍得啪啪作响,“孽障!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来人,将太子押入天牢,听候发落!”
侍卫们应声而上,不顾唐元嘉的求饶,就要将他拖下去。
盛夏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当然,盛夏作为女眷,在这种场合哪怕焦急也没有办法开口。
其他人,却并不都是这样。
唐元嘉作为太子,手底下也不是就没有忠心耿耿的人了。
马上,就有不少官员出列,给唐元嘉求情。
“陛下,此事尚有诸多疑点,还请陛下三思啊!太子殿下平日里一向孝顺,绝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陛下,太子殿下一向仁孝,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情?这肯定是奸贼想要离间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父子之情。”
“陛下,太子殿下身份贵重,怎么可能因为一奸臣之诬告就治罪?以臣看,该把这奸臣押下去审问。”
“陛下,三思啊!太子殿下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殿下,挑拨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父子之情,陛下明鉴。”
………………
本身就是忠于太子的,或者是中立的官员,不少都站出来给太子说话了。
这些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太子已经是太子了,处境也很好,并不是做的战战兢兢,有什么理由去冒这个险?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显然也听不进去,而是怒气冲冲地说道:“证据确凿,还有什么可疑之处!陷害?这些书信是太子亲笔所写,谁有这个本事弄来陷害太子?”
然后又看着因为有人求情,停住动作的侍卫,“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太子这个孽障给我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