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公开得罪

包拯是个干事的人,一早就入宫求见李祯去了。

第一天上班的陈恪未见到包拯就来到卷宗房熟悉业务,身为知府幕僚的他有权查看兴国府衙历年的案卷。

他先翻阅了五年来兴国府衙审理的案件,由此知道一位讼师的名字——何潘仁。

这是一个刑案、民案通吃的讼师,不仅精通“大兴律”,还擅长无理争三分。

看到他的讼词陈恪提高警惕,何潘仁是掌控案审现场节奏的高手,他俩以后可能会有交锋。

于是记下何潘仁的几件特色案例,合上案卷抬眼看向管理卷宗的小吏,低声问道:“何潘仁有何背景?”

他从卷宗里看到,两任知府对何潘仁很宽容,本来可以将他赶出大堂的,可他俩都没这么做。

这里就有学问了,兴国府知府是四品高官,何潘仁竟敢在大堂上明目张胆地说出一些不当的话。

“你以为自己有理,却不知我说的话才是理。”他能在知府升堂审案时公然这么说,可见气焰有多嚣张。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何潘仁的背景很硬。

他想知道何潘仁的背景,可小吏却告诉他,“何潘仁的堂兄是广平王府的大管家何潘寿。”

听到这个消息陈恪愕然,他没有瞧不起管家这个职业的意思,但王府大管家的堂弟竟让四品高官如此忌惮吗?

陈恪好奇,但小吏却不再往下说,不知是不敢说还是不知这里的事。

面对低眉顺眼的小吏,陈恪知道不能往下问了,温和地说声“多谢”,起身走出门去。

临近中午包拯还未回来,陈恪就不等他了,走出府衙奔向鹤翔书院,不时听见两侧的酒楼、歌楼传来一道道歌声。

她们在练习柳乘风的“二郎神”,以备晚上表演所用。

李漱玉算的很准,“二郎神”果然一夜成名。

而他对此却不在意,多彩多姿的社会就应有多彩多姿的人,他与柳乘风走的是两条路,由此还想起了分类学。

这一学科不属于历史系,他不知怎么划分,但在这堂课后还是可以回答提问的。

当他上完这节课后,回答了几个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就有学生起身问道:“先生可知‘二郎神’?对它评价如何?”

“确是一首好词...”他郑重回道:“难得的是这首词一改七夕节的感伤基调,词中蕴含了浪漫和美好的愿望。”

“最后这一句,‘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更是佳句。”

他对这首词的评价很中肯,体现了难得的坦荡胸怀。

所谓文人相轻,除非高层次对低层次、长辈对晚辈、挚友对挚友,同辈文人之间很少出现夸奖之言。

而他与柳乘风不是挚友,竟能发出如此夸赞之言,让提问的学生微微一怔后,随即问道:“先生可知柳乘风要挑战您的诗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