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内,其他皇子们仍在认真听讲,或是低头记笔记,没有人注意到朱雄英的异常。
但李时中却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停下讲课,目光冷冷地扫过朱雄英,心中怒火涌动。
“朱雄英!”李时中沉声喊道,竹杖在地上一敲,发出清脆的声响。
朱雄英猛地抬起头,睡眼惺忪地看向李时中,眼中闪过一丝茫然。
李时中冷笑:“太孙,你既然这么轻松,不妨为大家解答几个问题。学生们都有所不解的《中庸》章节,不如请太孙先来解读。”
周围的皇子们纷纷转头看向朱雄英,目光中带着些许幸灾乐祸。
“皇兄刚才睡得正香呢,现在倒要看看他怎么回答。”朱允炆低声嘀咕,语气中透着几分挑衅。
朱雄英揉了揉眼睛,坐直了身子,语气淡然:“太师请问。”
李时中冷冷一笑,随即念出了一段晦涩的《中庸》内容:“‘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太孙,你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究竟何意?”
讲堂内顿时安静下来。这句话虽是《中庸》中的经典内容,但要深入解读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
朱雄英淡然一笑,目光坦然地看向李时中:“道,是世间万物之本源,无处不在。若能随意舍弃,便不是真正的道。”
李时中面色微变。他没想到朱雄英不仅理解了这句话,还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了其中的精髓。
他不甘心,又紧接着问了几个更为刁钻的问题,试图在细节上让朱雄英出错。
可无论问题多么复杂,朱雄英都能轻松作答,甚至有几处解答比李时中的讲解还更进一步。
讲堂内渐渐安静下来。
原本还想看热闹的皇子们都被朱雄英的才学震住了,而李时中的脸色则变得越来越难看。
“太孙果然聪慧过人。”
他终于挤出一句话,眼中却透着几分冷意,“不过,上课不专心,是对师长的不敬。太孙今日之举,恐怕让太子殿下知道了,会有些不满吧。”
朱雄英抬眼看了他一眼,脸上没有一丝畏惧,反而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太师教导有方,学生自当铭记。但至于父亲知不知道学生不专心,还请太师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