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爷,我也不知道这肥料算不算好了,你们几位看看吧。”
老农们早就蹲了下来,抓起一把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还时不时的闻闻味道。
外观来看,肥料是成了的。可肥力怎样,谁也说不上来,这得用过之后才晓得。
“我家开荒种了二亩黄豆,你们要是没意见,就在那块田里试试吧。”赵三爷站起身,看着其余几人。
大豆耐旱,今年种的很合适,又不需要大肥,还能养地,开荒都是先种上几年的大豆。
赵三爷眼明心亮,早看出卫家豆腐作坊需要不少的黄豆,开春就带着儿孙们去开荒了,另外,作为庄稼老把式,也看出今年会有点干旱。
“三哥愿意试,我没意见。试在开荒地最合适。”
另外几人也点头,好好的庄稼是不敢尝试的,那都是活命的口粮。
都没有意见,高宏就拿出铁耙子,把堆肥外面的一层泥给扒掉了。
当初压得实,里面并没有垮掉多少。
没有观察口的料堆,显然发酵的更彻底。
高雪把这些观察所得一一记录下来。
......
“叔爷、宏叔,肥力我们要试,但是堆肥也不能停下来,不同季节的影响,不同季节草料的影响,都要作比较的。”
众人听完纷纷点头,不用说,他们也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只有摸索的最成功、最简化了,才好给村民们推广。
高宏回去拉车,把不同配比的肥料分开运到田里,一块地用一种。
赵三爷是个讲究人,即便是开荒地,也大致分成了均匀的小块,倒省了他们好多事情。
高雪在本上画了草图,每块地做了标号,用了什么肥,都清楚记录在册。
回头还要找些木板放在相应的地块,标号写到木板上,就一目了然了。
要留意这肥料对植物有没有伤害,会不会腐烂根系?最后再比较产量定出最佳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