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德行传家

偶尔也有那大户人家的女眷指名让她给设计衣裳,因她一张巧嘴,时不时也有赏银下来。

姜王氏娘家爹是王家村盐户里正,一家子兄弟姐妹,属她最得宠,也最得父母看重,有岳丈家帮衬,老三家里还买了小丫鬟伺候,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雪莲大姑嫁在邵家村的富户,姜家子女个高,样貌好,一家有女百家求,这邵家人,却个矮,面黑额头大,样貌平凡,但家风正。邵家求娶数次,关系都走到姜清时这里,现有一女一子,女小雪莲两岁,长相倒是随了姜家人,眼大,白皙,男孩两岁,除了眼睛,皆像邵家人。

小姑嫁在位于县城东边平安镇的刘家村,育有二子,夫婿家有六个姐姐,只小姑父一男丁,家里条件尚可。

三房未分家前老宅也盖了没几年,皆因姜霜咏通过省试后,族里前后奖了七十贯,加上攒的百多贯钱都拿来盖了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宅位于村中间的位置,离祠堂三百余米,一溜十二间的石瓦房,每家三间正房,带东西厢房各两间,耳房一间。

瓦片二文一片,每家得用2万片瓦。石头自备,家具自打,房子自建。盖房子有姜老三的同行兄弟们相帮,不收工钱,管二顿饭食,除了瓦片,其余花费不多。

如今耕地省劲许多,三房买了耕牛,农忙耕地,闲时拉货、拉人去集市或去县城。

去集市两盏茶(20分钟)一人一文钱;去县城半个多时辰一人三文钱。时常也带些菜进县城卖,比去草市一斤能多卖两文钱,这一年下来也是个进项。

这两年年景好,各家都有手艺,虽说盖房子掏空了公中的银钱,但各家手中还有余银。

农闲时节犊车早晨卯时一刻出发,送人进县城。进城卖菜、卖果子、卖鸡蛋,在城里瓦市里做生意的、给别人当学徒、帮工的都跟这趟早车出发。巳时两刻这犊车就要返程,有那卖完东西的、或者进城办完事的、采购的只要是顺路的,也能拉满人返程。

分家时族里奖给的三十亩良田,加上家里原有的二十亩水田,十五亩旱田,分做四份,二老也算作一份,最后大房二份共分得35亩田地,二房、三房各分15亩良田。

大颂朝土地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国有土地虽仍存在,但只占全部土地的小比例,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国家只收登记费用。

税制简单化只收户税和地税,分摊夏秋两季征收,地税征收谷物,户税则全以现钱计算,百姓对国家的服役也可用现钱折算。

如今正是好年景,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大颂朝的子民在成熟早、抗旱力强的占城稻的基础上更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复种在南方也被广泛推广。

姜家三房小分后,姜清时在姜员外的授意下,于西塘附近另起炉灶,重建家宅。待新宅建起后,老宅的屋舍点名给了大伯家的二哥,只带走了细软和衣服,二哥、二嫂心里自是感激不尽。

老三家也另起屋,在桃花村东山西面半山腰上坡处建了五间大瓦房带三间东西厢房,作价将老宅的屋子卖给了姜大伯。

总的来说桃花村民风朴实,路不拾遗。难道是因为现代的姜雪莲生活太不易而被带到了世外桃源?

雪莲回忆着那日的纠纷,虽说二房的七郎,并不是故意害死小雪莲,但推人下水却是不争的事实,一言不合,便害得小雪莲溺水而亡,也是相当的可恶,日后不给点小惩罚,对不起小雪莲的灵魂消亡。

姜雪莲的前身姜芳苓,因溺水而亡,现代的姜雪莲却是因为在博物馆里摸了那剖开的紫水晶,灵魂被带来这里。

而姜雪莲穿来的瞬间,因为会游泳,所以才得以从河底挣扎出水,爬上供村民挑水、洗涮的石阶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