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德行传家

说起来姜雪莲在现代也是番茄上种田文的忠实读者,看过无数的种田文,更是学习了许多古代生存法则。更因为偏爱宋朝历史,买过诸如《宋代物价研究》《东京梦华录》《细说宋朝》等图书,尤其是稻香果子君的穿越古代之安身宝典,更是研读若干遍。

不过现如今,原身的小身板还很娇弱,姜雪莲想的是,先让“罪魁祸首”蹦跶几天,徐徐图之加以利用。

姜七郎是姜家二房二爷的小儿子,先前因着祖父过世,一大家子从东京城扶棺回乡守孝。

二房老夫人姜宁氏慈眉善目,待人可亲,自四年前返乡后住在村东头的祖宅里做起了老封君,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本宗晚辈喊声二伯(婶)母或是二婆婆,旁系分支恭敬的称之为太夫人。

姜宁氏对旁人的称呼不甚计较,虽然身前仆从成群,但她仍然喜欢带着孙孙们东家西家的串门,唠家常。

她喜欢热闹,可惜二月后热闹不在,自姜元德二月丁忧期满起复,官家念他在泉州的政绩使然,升任为户部右侍郎后,只留了大房的三孙一家,二房儿媳带着七孙,其余人等为了家族的荣光,奔赴各地。

姜侍郎虽然进京赴任,但不耽误他对母亲尽孝,厨娘、绣娘、养牛的师傅,南北稀奇的吃食、布料,穿的、戴的,都源源不断的送回祖宅。

而姜侍郎对家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更是舍得投入。对于姜清时的牺牲,他更是授意二弟,加倍补偿,所以在姜清时的新宅建造上,出钱出人出力。

姜侍郎最是注重宗祠和族人教育,外任的第三个年头癸未年就着手安排翻建族里的祠堂,扩建族学义塾。更是将北山附近的山地、祖坟附近的田地尽数买下,拨百多亩给族里受益。

姜氏祠堂经翻修后宽敞明亮,有专人打扫,两进的大院子,前院是议事厅,后院是祭祀专用,祖宗牌位、古圣先贤雕像前的供桌上,四季瓜果不断,重大节日则要摆上三牲供品,此三牲可是名副其实的大三牲牛、羊、猪。

而让现代姜雪莲刺破手指的紫水晶原石,也摆放在祠堂一角,上头捆着红布,挂着后辈写了生辰八字的生肖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姜雪莲能看到这尊紫水原石,或许能猜测到几分灵魂穿越的缘由。

若再得知小雪莲被父亲抱着进来挂生肖牌的时候,淘气的非要亲自挂,而刺破了稚嫩的小手留下的血液被紫水晶没收的话,那就更能理解了。因缘际会,有因有果。

姜氏宗祠,装饰精美,梁架、柁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硬山顶,灰塑龙舟脊,上施木雕驼峰、斗栱,山墙高大,石门夹,正门门额阳刻“姜氏宗祠”,下款“升平癸未”字样。

祠堂门外一左一右坐立着两尊石狮,门左侧的雄狮雕刻为两个前爪之间放绣球;门右侧的母狮被雕刻为左前爪抬起抚摸幼狮。

祠堂正面设有三个入门,中间的高大,两边低矮,中间供男人进出,两边则是妇女和儿童进出。祭祀时,只有男丁能进入后院拜祭祖先,女眷们只能在前厅等候。

进门后雕龙画凤的柱子映入眼帘,廊下柱子旁隔几米放置一口大水缸,院内栽有梧桐、松柏,寓意“栽桐引凤”“坚强不屈”,大厅上方悬挂“德行传家”的匾额,昭示着姜氏族规,德行为重。

孟子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祠堂外院的左右厢房分别为义塾和客院,于义塾内就读的姜氏子弟学费全免,且学习优良者有表奖。六岁以上男童皆可入学启蒙,十岁上,优秀者可入县城清河书院,这清河书院也是由县内大户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