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茶博士

时下大颂朝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不光是经济发展排在世界前列,慈善事业的发展和规模在世界也排在首位。

慈幼局,于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创立于临安,位于临安府治右侧,安定桥附近,是宋代收养弃婴的机构。临安慈幼局临近公益医疗机构施药局,这样有利于对患病婴儿、幼童的救治。

宋朝形成的对孤幼救济的制度化、普遍化、专业化的特征,远远领先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而临安的慈幼局可以称得上世界最早的官办孤儿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安府城慈幼局的建立,相对来说减少了无力抚养多余孩子的家庭溺死或抛弃女婴的社会现象。

而除了慈幼局,大颂朝将慈善机构更是发扬光大,慈幼庄、及幼局、居养院、实济院、养济院、施药局、惠民局、安乐庐、安济坊、漏泽园等等,都是大颂朝的公共救济机构。

每个救济机构朝廷都会拨置上千亩的官田作为恒产,将田亩产出作为救济机构的日常运作经费,同时订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大颂朝廷在各大府城都设有慈幼局,以恒作产作为日常开支的收入。

凡经济贫困、无力抚育子女的人家,都可以把孩子抱到慈幼局,写下孩子的生辰年月日时辰,交由慈幼局专门聘请的乳母喂养。没有孩子的人家,也可以到慈幼局里抱养孩子。

慈幼局、慈幼庄、及幼局都会为收养的弃婴雇佣奶妈,临安府城的慈幼局向每名奶妈每月支付报酬1贯500钱,5斗大米。

居民如果愿意领养一名弃婴,慈幼局将给予抱养钱1贯钱,大米5斗;然后每月资助500钱、米3斗,直至孩子七岁为止。

居养院、实济院、养济院则是福利养老院,主要收养孤寡、贫困老人,“无告之民”每人每月可领基本生活补贴:6斗米、2贯盐菜钱、1贯柴钱。

施药局、惠民局属于官营大药店,通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钱出售药品,或免费向贫病之人施药,“四铺发药,应济军民,收本钱不取息”。

安乐庐与安济坊均为福利医院,前者收治“行旅在途”不幸得病的客人,后者收治本地的“疾病之无归者”。

漏泽园则是福利公墓,主要收葬生前孤苦无依的逝者。

临安府的每一处漏泽园,均置有图籍,登记所收葬之人的档案资料;设有祭奠之所,“听亲属祭飨”;聘请僧人二名管理漏泽园,每月给钱两贯,米一石,每收葬满二百人,则申朝廷请赐紫衣。

雪莲再次庆幸能够来到大颂朝,这里没有了宋朝经济文化遗憾的戛然而止,能够见证最近现代的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因姜二老爷还要准备晚上的接风宴,事情谈完后,就赶快离去。

雪莲这边让周嬷嬷和荷心跟了过去,将饺子馅和蛋黄焗南瓜的做法传授给如意楼的厨师。

晚上宴席有溪水石斑鱼和竹荪,物以稀为贵,姜二老爷从昨日晚就在如意楼打出助力广告。

只要四月初一在“俏佳人”化妆品铺子,购买五千两的化妆品,可享受如意楼天字阁的十人一桌价值千两的宴席;两千两二人席位;宴席上有石斑鱼、竹荪汤和新鲜的菜式。

此消息一出,动心的人不在少数,先不论化妆品怎样,光是这石斑鱼、竹荪汤就很是难得。

何况还是如意楼的天字阁,近三个月有钱都预订不上。

再一个化妆品铺子的化妆品还是新式产品,就只香水就比大食国上贡的蔷薇水还要好。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的情致和雅兴,而以香论英雄的大颂朝上流社会的文人墨客们,又怎么会错过这等雅事,虽此香非彼香,但终归是“味道”征服人的嗅觉。

有不差钱的富商,自是怂恿家中女眷,四月初一去“俏佳人”多多购买化妆品,银钱不够官人这有。

夫人们也很是纳闷,何时官人如此大方,平日里花宴、酒宴不断,也不见关心一句,今日竟如此细心关照,谜底自是在四月初一方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