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相戏

雪莲由此有了一个新想法,大颂朝没有小龙虾,若想吃小龙虾,得从北美洲引进,这是后话,但可以从东北的长白山水系和鸭绿江流域人工养殖东北黑鳌虾,俗名蝲蛄,头部似蟹,尾部似虾,对水质要求高,吃的也放心,味道更是鲜美于小龙虾。

小龙虾的制作离不了辣椒等调味料,而蝲蛄清蒸、红烧皆可,更可以做出一道名菜“蝲蛄豆腐”,味道鲜美,滑嫩可口。

做法也简单,将蝲蛄吐污处理后磨成浆液,缓缓倒入沸水中,待浆液慢慢漂浮成型,改成小火慢炖,最后起锅时放入香菜、香油、小葱、精盐调味即可。

一场宴席吃的热热闹闹,宴后又坐在一处聊聊家长里短。尤其是杨娘娘整日居于深宫,更是喜欢烟火气。

忠勇王府老夫人投其所好,选些不伤大雅的井间风流韵事说给众人听,说这些话没有避着小娘子,让她们也多听听,多了解,日后遇到相同的事情,知道该如何处理。

话说湖州乡绅王家榜下捉寒门子弟沈舴为婿,原是事前在学子当中打探过才做的选择,说这寒门子弟家世清白,尚未婚配,家中有老母和二幼弟。

去岁科场年,八月十五日开考,连考三日,沈舴举人解试合格,王员外慧眼识珠替家中独女相中了他。

沈举人原囊中羞涩,很是清贫,之后由王员外资助,也与王家娇娘隔着屏风相看后,郎有情妾有意,一封书信请示了乡下的母亲后,二人便交换了八字庚帖,商议待高中后完婚。

这王员外家产颇丰,美中不足就是只得一女,原想招赘婿进门,又担心寻不到好人。

好男儿有几人能够弃了祖宗,入赘女家,便想着从族中过继幼子承接家业,如此又恐这儿郎长大后,对出嫁的继姐不好,所以才想着找个贵婿相助。

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但若嫁门弟高的子弟,王员外的老妻又怕女儿受欺,高门大户规矩多更恐女儿受委屈。

民间嫁娶更多的是门当户对,或是低嫁女,高娶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门当户对,可以保证门庭不会没落。高娶媳,让自己的家族可以更进一个阶层。最后选来选去,王员外夫妇就选中了沈举人。

王员外为人豪爽,结交三教九流,很是仗义,乡里乡亲若是困难,他都会相帮,对于佃户更是仁善,老妻一心向佛,平日里更是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女儿王娇娥,更是被养的温柔贤惠。

这二人婚事初定,王员外便派身边的管事去到沈举人的家乡打探消息,沈举人所居住的沈家村,有人口百来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没有大营生,皆生活在温饱线上。

沈父英年早逝,沈家靠着几亩良田,沈母又有一手好刺绣,勉强供大儿读书,下头两个小儿郎同样聪慧,却已无力供读,只能让二郎、三郎小小年纪就开始赚钱供哥哥读书。

沈父、沈母上头皆无老人帮衬,沈父两位兄长自顾不暇,有心无力,只能耕种时派了儿孙相帮一二。

最困难的时候,沈母将自己典给绣坊一年只为多挣二十贯,更是狠下心来将两个儿子放在家中自食其力。

大的八岁,小的六岁,二郎沈舟带着三郎沈禹,早起一个窝头一碗稀粥就着咸菜吃个半饱后,各自背上竹筐带了铲子、柴刀手牵手去山上挖野菜,捡烧柴。

沈母是春播后走的,到了绣坊当晚一个人在六人住的房间里蒙了头嚎啕大哭,虽心内不忍,但为了大郎的前程,夫君的遗愿,她只能咬牙坚持。

好在沈家村皆是族人,走时她将两个小郎君托付给邻居未出三伏的婶娘家,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