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慧眼识珠

这沾了亲又是邻居,两家又一直交好,婶娘虽心直口快,但却心肠极好,她也便放心将儿子托付。

家中几亩良田也佃给婶娘家耕种,收获时交了税四六分成,只为了让婶娘能好好照顾两个小郎。

好在大郎是在县城读书,离沈家村百多里地,休沐时或是找了抄书的活计,或是回村照顾两个幼弟。

沈大郎也知家中供他读书,实属不易,生活极是简朴,在学堂里尊敬师长,友爱同窗。

这沈母原是秀才女,知书达理,心灵手巧,在沈家村口碑极好。

最后这些讯息被带到湖州城王员外处,他自甚是满意。

这正是王员外所期望的,掌上明珠可以找到如意郎君,顺风顺水相伴一生。

王员外走南闯北打下基业,经历的多,见的多,初初有了家底时也荒唐过,在历经起起伏伏后,终于悟透也看透,也到了收心的时候,将家庭看的越来越重,对妻女也越来越呵护。

如今沈母已回归沈家村,家里的主要收入仍旧是她的绣品。

因她手艺好,总是能比别人多卖上几贯钱。

二郎、三郎虽不能上学堂读书,但在她的教授下,也熟读了历史类、博物类、伦理道德类、起居礼仪类和综合类的蒙学教材。

沈举人后由湖州府按照解额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管,在春季选日考试各地举人,各个科目连试三日,合格者由礼部奏明朝廷,参加殿试。

沈举人苦读寒窗十载终得回报,省试考中了二甲十八名,后因殿试应对的出色,被官家赞赏提了名次。

历来殿试所定名次与省试有所不同,举人殿试合格才算真正“登科”。

沈举人最终得二甲十名,赐进士出身,本朝有了进士出身才能得美职,这沈舴应召试获馆职,任集贤院校理,一时间风头正盛。

自然沈进士又成为东京城内官宦、商贾们的乘龙快婿的最佳人选。

讲究的人家,听说沈进士已经定了亲事,自是只能感叹一句可惜便罢了,但就有那不讲究的人家,仗着家势,想要夺人婚姻,好在沈进士是个知恩图报的好男儿不为所动,也没做出诸如陈世美一流让人鄙视的事宜。

这户不讲究的人家好巧不巧,正是忠勇王爷的侧妃李淑怡的娘家,李侧妃仗着王爷的宠爱飞扬跋扈。

她的父亲朝议大夫李文才虽有些才情,只也是一路货色,捧高踩低,他看中了沈舴一穷二白好操控,更是对他如今的势头和未来的前程很是满意。

虽李府中没有了嫡女联姻,但庶女待嫁的尚有五六个小娘子。

这人急功近利,品行低下,将庶女一个个培养成了以色侍人之流,那沈舴自是瞧不上,更何况他已有了婚约在身,

李文才出面被拒绝,便找上女儿李侧妃,李侧妃便拿出忠勇王府的名头威吓于沈进士,只是沈舴也不是昔日阿蒙,自有幕僚出谋划策,且这些人又是王员外所雇,哪能让主人的乘龙快婿被人抢走。

李家见威逼利诱对沈舴不起作用,恨他水米不进,就想毁了他,但皆因李家人缘不好,走露了风声,让沈舴起了防范之心,更是在有心人的帮助下化解了危机,反而激起了沈进士的斗志。

沈舴如今已不是昔日穷酸书生,身边有了王员外重金相聘的管事、幕僚、护卫和小厮,而重中之重更是有擅长经义韬略、诗词歌赋、民生经济的先生三人,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件事阳谋阴谋都无需使用,也不需要谏官弹劾于他,沈进士自己直接将事情捅到天庭。

官家对人才正是是求贤若渴之时,对李家原是看在忠勇王的面子上,才睁只眼,闭只眼。

只是再大的面子也是有底限的,若只是从前宅子里头用些手段,官家倒不好明着管,但现今沈进士将事情摆在明面,他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管了,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能随便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