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慧眼识珠

官家派了司礼监到李府申饬了李文才,李文才至此才偃旗息鼓歇了心思,且以后还要看顾沈进士的人身安全。

官家留了口谕:“沈爱卿在京中有任何磕磕碰碰,只找李相公理论”。

就是李侧妃也被太后派了女官训斥了一番,罚她闭门思过三个月,抄写《女诫》一百遍,同时让京中外命妇引以为戒。

最后一条可让李侧妃气的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差点咬碎了满口牙。

那时忠勇王妃钱怀宁尚未觉醒,对这些个俗事,不闻不问,只清婉在闺房中不顾仪态,留了奶娘在身前,拍手称好。

而沈家的故事未完,能被东京城谈论到年底的话题,自是有其精彩之处。

那王家员外想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这辈子是无缘了,但这人却极有头脑和眼光,替女儿选定了一支潜在积优股,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的时机结了善缘,接着又瞅准时机在族里过继了父亲早亡年仅两岁的侄辈。

其母良善不愿意改嫁,王员外让老妻将其接到府里,拨了一个单独的院落供其居住,一应待遇如同主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是许族弟媳王李氏每日可定时陪伴稚儿,只一条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许她插手,皆交给请来的先生教养。

王员外过继的稚儿改名为元德,待王大郎满十岁时祭拜祖先后记入家谱。

王员外为人厚道,让老妻私下里告知族弟媳王李氏,元德成家立业后,第三个子嗣可记入其生父名下。

王李氏自是感激不尽,对待王员外夫妻虽是同辈即如同再生父母,家里家外帮着操持,原也是个勤快人,只是命运不济,没有夫妻缘分,年纪轻轻夫君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被公婆和夫兄弟欺凌,不然也不会同意过继。

若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将骨肉过继给人。

好在苍天有眼,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今娘俩都有了好归宿。

而王员外对王元德的教育方向是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尤其是德行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耕读并重,让他从小学会劳动,体会劳作的艰辛,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

王员外虽然没有亲儿子,但他将王元德当亲儿子培养,只要王元德自己不是天生的品行败坏,王员外就能给他领在正道上,只要不是一头白眼狼,就可保他一生衣食无忧。

若王元德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也不怕,他就是头白眼狼,王员外也有后手,大部分田产拟成女儿的嫁妆,只不过在王员外夫妻有生之年王娇娘只享受收益,若王娇娘早逝留有子嗣也需要成年后才能继承。

若王员外夫妻在这期间有了意外,王元德只能继承宅院一座铺子一处农庄一处且终生不得与亲生母亲同住,王家家产都会自动成为王娇娘的嫁妆。

王员外将这些事情都做在表面,做的坦坦荡荡,知道的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于他。

关键这人有道行,将女婿的家人都给接到湖州府城,置宅子,添铺子,帮着找营生,并且做的不让人反感。

王员外说了,契书等什么时候铺子营利,将置办的银钱还上,什么时候再给。

王员外贴心的替沈母置办了小绣庄,有绣娘十多人,便于管理,将沈家二郎沈舟送去了武行锻炼,最小的郎君送去学堂,因三郎荒废了几年,去学堂之前先请了先生在家里查缺补漏。

雪莲从头听到尾,听的很是仔细,从中汲取了有用的讯息。做生意抱团取暖,比孤军奋战更有效果,人生地不熟,倒不如择了人品好的生意人合作。

像湖州就可以选择王员外为合作对象,除了湖州府城,归属湖州的县镇都可以将生意铺开,由王员外全权代理,再由他去选择二级代理。而雪莲就可以省下人力物力致力于幽州地区的生意推广,虽然迁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促成,但先期的准备工作却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