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发现锰矿

当“丰南号”农场开始春耕的时候,李九章的“兴城号”已经返回了几笔货款,又拉走源源不断的货物。

桅灯和沥青麻绳的供不应求让李九章已经快忽略了白酒的利润。

南方最大的港口现在在广州,李九章现在已经将心思放在了广州。

一旦进入广州,那销量将有一个惊人的升高,李九章现在担心的就是瑶寨的生产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去广州经营的步伐。

为此,李九章特意找了一次沈云峰,谈了这个问题。

沈云峰估摸了一下,当山上筑路建设告一段落,农场建设也基本成型,将有相当一部分劳力转到生产上来。

然后他再大致算了一下鸦片战争将要结束的时间,在此时之前进入广州,经商成本比较低,打入市场阻力也比较小。

于是便给了李九章一个五月底的时间,他很谦逊的建议知县大人现在就可以去广州提前做一些准备了,毕竟广州那地方大官多,利益格局错综复杂,很多地方需要银钱开路。

有了沈云峰的许诺,李九章于是立即安排老家来的帮手前往广州开始准备工作,当然,也写了几封信给广州官场上的朋友,随着礼物一并带了去。

李琳玫的杜仲胶实验从用无机矿物调和转到有机物进行调和后,有了一些突破,但实验品要么还是太软,要么还是太硬,但已经不像最初的那种硬脆的老化了。

这说明,用有机物调和杜仲胶的方向还是对的,但要是能达到实用生产的性状,各种物质的调和实验是一个海量的实验次数,只有不断地去做。

沈云峰希望加快这个速度,于是和李琳玫商量,安排两个助手给她。

为了早日骑上自行车,他忍痛从学堂里找了两个有一点点这方面天赋的瑶族女孩儿给了李琳玫,送到了县城,并给两个女孩在附近租了个房子。

李琳玫自然非常高兴,李九章并没有给她安排专门仆妇,也是因为前期没钱,现在虽然有些钱了,他也顾不上关心这些,忙着把生意做大。

对李琳玫,他要求其实很简单,别把自己借的房子给弄烧着了,人身能安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