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游美目流转,满是疑惑:“逸尘,这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我实在难以领会,你快为我解惑。”
逸尘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峦,说道:“道,常常是无名无形的,就像那未经雕琢的原木,虽然看似渺小细微,然而天下却没有什么能使它臣服。倘若侯王能够坚守遵循这道,万物自然会像宾客般顺从。”
碧游轻轻皱眉,问道:“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又是何意?”
逸尘抬手指向天空,解释道:“当天地间阴阳之气相互交融,就会降下甘露。民众无需谁来命令,甘露自然会均匀地洒落在大地上。这象征着道的作用,无需刻意干预,万物便能自然和谐地发展。”
碧游若有所思,“那‘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呢?”
逸尘目光沉稳,说道:“世间万物开始有了各种制度,也便有了相应的名称。既然已经有了名称,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明白界限,才能避免危险。”
碧游微微颔首,“那最后一句‘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又该如何理解?”
逸尘微微一笑,“道对于天下万物而言,就如同川流山谷与江海的关系。川谷之水最终汇聚于江海,万物皆归属于道,道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逸尘神色庄重,目光透着对道的尊崇,向碧游缓缓说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碧游秀眉微蹙,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轻声问道:“逸尘,这大道的描述如此奇妙,究竟是何意呢?”
逸尘微微仰头,目光望向广袤无垠的天地,说道:“大道像泛滥的河水一样,广泛流行,无所不至,可左可右,滋养万物。万物依靠它生长,它却从不推辞,功成业就却不据为己有。”
碧游顺着逸尘的目光看去,若有所思:“那为何说它‘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呢?”
逸尘目光平和,解释道:“它庇护、养育万物,却不主宰万物,永远没有私欲,看起来十分渺小,微不足道,所以可以称它为‘小’。”
碧游轻轻点头,又问:“‘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又该怎么理解?”
逸尘看向碧游,认真说道:“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主宰万物,这种包容万物的特性,又彰显出它的伟大,所以可以称它为‘大’。”
碧游微微皱眉,“那最后为何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呢?”
逸尘微笑着说道:“正是因为道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不自我膨胀,不自恃其功,所以才成就了它真正的伟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逸尘目光深邃,神色沉稳,对着身旁的碧游娓娓道来:“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碧游微微歪着头,眼中满是疑惑,轻声问道:“逸尘,这几句话听起来高深莫测,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逸尘微微抬手,神色庄重地解释道:“‘执大象,天下往’,这里的‘大象’指的就是道。如果谁能掌握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会向他归附。大家都来归附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就会和平、安宁、通泰。”
碧游若有所思,追问道:“那‘乐于饵,过客止’又该如何理解呢?”
逸尘微微一笑,说道:“就好比有香甜的美食和音乐,路过的行人就会被吸引而停下脚步。这是世间寻常的诱惑,能短暂地留住人。然而,道与这些不同。”
碧游好奇地眨眨眼:“道有什么不同呢?”
逸尘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说道:“‘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表述出来,平淡得没有味道,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到,但是用起它来,却无穷无尽。它不像世俗的诱惑那般显眼诱人,却有着更为深远和持久的力量。”
碧游正沉浸在思索之中,突然,一阵微风吹过,原本平静的山谷中,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什么。与此同时,不远处的草丛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动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悄然靠近。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起来,周身灵力涌动,严阵以待,准备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而这一切似乎与他们刚刚探讨的道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逸尘目光沉静,神色中透着对道的深刻领悟,他看着碧游,缓缓说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碧游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轻声问道:“逸尘,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甚是矛盾,该如何理解?”
逸尘微微一笑,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川,说道:“碧游,道看似无所作为,不刻意去干预万物的发展,然而世间万物却都在道的作用下自然生长、变化,这便是‘无为而无不为’。就像这山川草木,无需外力强行推动,在道的规律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碧游轻轻点头,似有所悟,又问道:“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呢?”
逸尘神色庄重,说道:“若侯王能遵循道的原则,不肆意妄为,不过度干涉百姓生活,百姓就能自然地发展,社会也会和谐有序,万物都将按照自身的规律繁荣生长。”
碧游接着问:“‘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又是什么意思?”
逸尘目光坚定,解释道:“当万物自然发展过程中,若人们的私欲开始萌生,扰乱了原本的和谐,这时就要用道的质朴、纯真来镇服。‘无名之朴’就是道的本质,它能让人回归纯真,摒弃过多的欲望。”
碧游微微颔首,“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呢?”
逸尘目光平和,说道:“当人们都能克制欲望,内心回归平静,整个天下便会自然安定。没有了私欲的纷争,社会自然会呈现出稳定和谐的状态。”
就在此时,原本宁静的山谷突然风云突变,狂风骤起,乌云迅速聚集,天空变得一片昏暗。山谷中,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悄然涌动,似乎有某种邪恶的欲望在滋生。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周身灵力涌动,他们知道,这或许是对“道”的考验,一场与欲望抗衡的战斗即将打响 。…………经过极限战斗逸尘和碧游度过了这次天道警告!………………
逸尘语重心长地向碧游阐述完这些,碧游秀眉微蹙,满脸困惑:“逸尘,为何侯王知晓贵以贱为本,却还是常陷入纷争,致使天下不得安宁?”
逸尘微微叹息,目光中透着忧虑:“人心易被欲望蒙蔽,侯王虽知此理,可权势、财富的诱惑太大。一旦被欲望掌控,便会忘却根本,争名逐利,使得天下动荡。”
碧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该如何才能让侯王们真正坚守道,使天下太平?”
逸尘目光坚定:“唯有不断修心,时刻警醒自己遵循道的规律。以百姓为根本,克制私欲,施行无为而治,让万物自然发展。”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一队神仙正朝着山谷疾驰飞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铠甲的道祖将军,神色威严却又透着几分骄纵。他大声喊道:“听闻此处有奇人通晓天地至理,特来请教,若能为我所用,定有重赏。若不然,休怪我踏平此谷!”逸尘和碧游对视一眼,深知一场考验他们对道的理解与践行的挑战已然来临。…………逸尘和碧游于道祖将军打得不相上下。道祖将军丢下一个令牌说:“我是来自混沌空间的一块大陆上的一个仙宗。我的宗门名字叫斜月三星洞,我家师尊是菩提老祖,我对你们很看好,有空去斜月三星洞做做。说完…………道祖将军带着他的人离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逸尘和碧游继续悟道…………
逸尘神色平和,目光透着洞悉世事的智慧,对着身旁认真聆听的碧游缓缓说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碧游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轻声问道:“逸尘,这几句话听起来颇为深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逸尘微微一笑,目光望向山谷间潺潺流淌的溪流,说道:“你看这溪流之水,可谓天下至柔之物,然而它却能在坚硬的岩石间穿梭,冲刷出深邃的峡谷,这便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看似无形无质,却能渗入到没有间隙的事物之中,这就是‘无有入无间’。由此可知,看似无为的道,实则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便是‘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碧游顺着逸尘的目光看去,若有所思地说:“那‘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又该如何理解呢?”
逸尘神色庄重,解释道:“不言之教,就是不通过言语的说教,而是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无为之益,是指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带来的益处。可惜的是,天下之人很少能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一点,所以说‘天下希及之’。”
碧游轻轻点头,似有所悟:“如此说来,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而非强行改变。”
逸尘肯定地说道:“正是此理。真正的强者,懂得运用看似柔弱的力量,以无为而有为。”
就在此时,原本平静的山谷中突然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只见山谷一侧的山体开始松动,一块块巨石滚落而下。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他们看到巨石滚滚而下,却无法阻挡。然而,就在巨石即将砸向山谷中的一处村落时,一条原本不起眼的小溪,突然水流湍急,溪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竟然减缓了巨石的冲击力,使得村落免受重创。这一幕,仿佛是对他们刚刚所探讨的道理的生动诠释,也让逸尘和碧游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及“无为之有益”的真谛。…………………………
逸尘站在山巅,衣袂飘飘,目光深邃地看向碧游,缓缓说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燥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碧游秀眉微蹙,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逸尘,这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快给我讲讲吧。”
逸尘微微点头,目光投向远方连绵的山峦,说道:“真正完美的事物,看似有欠缺,但其作用不会衰竭。就像那圆满的月亮,月圆之后便会月缺,但它始终在夜空中发挥着照亮大地的作用。这就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碧游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思索着问道:“那‘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呢?”
逸尘神色平和,解释道:“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如同广阔的海洋,看似空旷,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便是‘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碧游轻轻点头,又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是什么意思呢?”
逸尘目光坚定,说道:“最正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很笨拙;最卓越的辩才,仿佛不善言辞。真正正直的人,有时会因坚守原则而看似委曲求全;真正灵巧的人,不炫耀技巧,看似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注重内在的思想,而非言辞的华丽,所以显得木讷。”
碧游微微颔首,似有所悟:“那‘燥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又该如何理解呢?”
逸尘神色庄重,说道:“躁动可以抵御寒冷,安静可以克服炎热。但唯有内心的清净,才是天下的正道。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天下,保持内心的清净平和,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欲望所左右,才能坚守正道,做出正确的抉择。”
就在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而起,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山谷中,树木在狂风中剧烈摇晃,仿佛即将被连根拔起。然而,在这狂风暴雨中,逸尘和碧游却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他们深知,这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清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正是对“清静为天下正”的又一次深刻考验。他们闭上双眼,运转灵力,在内心的宁静中抵御着外界的狂风暴雨 。…………………………
逸尘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对道的深邃理解,继续对碧游说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碧游秀眉微蹙,眼中满是疑惑:“逸尘,这天之道与人之道为何如此不同,又为何只有有道者能以有余奉天下呢?”
逸尘神色庄重,解释道:“天之道,就如同那四季交替,寒暑更迭,总是使多余的减少,不足的得到补充,让万物保持一种平衡。比如,雨水多的地方,水流会汇聚到干旱之处,以平衡水资源。然而,人之道却恰恰相反,往往是剥夺不足的,去供奉有余的。你看那世间,富者愈发富有,穷者愈发穷困,便是如此。”
小主,
碧游轻轻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那为何只有有道者能做到以有余奉天下呢?”
逸尘目光平和,说道:“有道者洞悉天地自然的规律,内心没有过度的私欲。他们明白平衡的重要性,所以愿意将自己多余的部分分享给天下人,使天下趋于平衡。而圣人,依照道行事,有所作为却不居功自傲,成就功业却不贪恋权位,也不想彰显自己的贤能。他们的行为,皆以顺应道为准则,而非为了个人的名利。”
碧游微微颔首,似有所悟:“如此说来,我们也应当遵循天之道,克制私欲,以达平衡之境。”
逸尘微笑着点头:“正是此理。只有如此,方能趋近于道。”
就在此时,一阵微风拂过,山谷间的树叶沙沙作响。远处,一位老者缓缓走来,他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老者来到逸尘和碧游面前,说道:“听闻二位论道,实乃精妙。只是如今这世间,遵循人之道者众多,遵循天之道者寥寥,不知二位有何良策,能让更多人领悟道之真谛?”逸尘和碧游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深知,这是又一次践行道的契机,一场关于传播道之理念的挑战,已然来临。…………吾乃菩提老祖也!精通时空之道。以时空为根基成就了道祖。…………小友有空去我的斜月三星洞做做……说完消失了…………碧游和逸尘很惊讶!时空之道还真神奇……看来我们还得悟道……!